去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5元 全国第一 2012年12月27日

       谈及居民收入,深圳人是有自信的。记者了解到,2011年我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505元,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在高收入的背后,是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等高成长性行业对居民收入的有力支撑。
       “80后”的收入增长故事
       “作为年轻人,不换几次工作,不搬几次家,算不得深圳人。”昨日,爽朗的“80后”马泉对记者说。对他而言,正是从竞争激烈的房屋租售业退出,转而入职新兴的现代物流业,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实现了个人收入增长。
       从中南民族大学怀揣着管理、新闻双学位证毕业的马泉,2002年毕业后先是在我市一家基地航空公司宣传部门工作,作为上班族,收入水平并不高。2009年商品房交易市场火爆,马泉开始独自创业,开办了一家房屋租售商铺。然而好景不长,在持续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之下,商铺只能勉强支撑,“一个月能挣到七八千就不错了。”
       在房地产低迷的情况下,马泉再次作出就业选择:今年,一家深圳的配送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这是我市第一家以货运出租车形式经营都市物流的企业。马泉凭借自己所学和多年社会历练,在新公司担任董秘和品牌总监的要职。“目前公司发展看好,天虹、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都成为公司客户,自己的收入也比以前高出50%,将来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马泉对自己与公司的未来成长信心十足。
       高成长产业支撑收入增长
       “80后”马泉的就业与收入变化,只是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近年我市居民收入增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深圳统计年鉴》显示,“十五”时期,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达到7.5%;而从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时期,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567元增长至32381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5%;2011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进一步加大,达到12.7%。
       “深圳居民收入逐年攀升,与GDP蛋糕做大关系密切,2011年我市GDP突破1.1万亿,首次进入内地大中城市‘万亿元城市俱乐部’,居民收入因而水涨船高。”统计人士分析。另一方面,我市经济结构中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生物、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使得城市居民中白领、金领比重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未来收入增幅将赶超GDP增幅
       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负责人表示,去年深圳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而深圳GDP增长为10%,因此居民收入指标实际增速略低于GDP增速。
       该负责人介绍,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增速的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前30年GDP中有较大部分用于投资积累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相对较低,另外深圳相当比重的GDP是由引进的外资和“三来一补”企业创造,这种“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企业利润大部分由投资方和产业的上、下游拿走,本地劳动者能分享的发展成果相对较少。
       然而,深圳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和积累,经济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一定水平,无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还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都明确提出发展为民,建设幸福广东、幸福深圳的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深圳也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总部经济,引导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这种转型升级,将使深圳居民收入的增速逐步赶上甚至超越GDP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