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复旦发放近9千万元奖学金 2013年01月08日
奖学金不再只奖励“学霸”。昨天,复旦大学发放了近亿元人民币奖学金,但获得奖学金的,却不再只是绩点最高的学生。他们中,有花费3年努力,从年级倒数前10名一跃成为年级前4名的体育生;有在象牙塔外兜兜转转最终锁定自己学术路的博士生;也有绩点达到3.97,还获得上海拉丁舞一等奖的高分大牛。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教授说,大学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学生有追求自己梦想的勇气,奖学金就是一种导向。希望通过奖学金评定方式的改革,唤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真正热情,以及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复旦大学学工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奖学金发放总是先按照成绩排名次,再根据成绩排名来安排奖学金的奖项。许多成绩一般的大学生根本不去关注奖学金的发放情况,更不会从中体悟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或者大学精神。
很显然,“刷绩点”绝不应该是年轻人上大学的目标。在杨玉良教授看来,“如果你只是到大学里来赚绩点,然后平稳毕业,这样的年轻人可以说是胸无大志。”他说,虽然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之一,但学习并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书桌前。有所追求的生活是学习,为社会服务也是学习。
前不久,人人网上发布的一条消息曾在复旦学生中炸开了锅。那条消息说,复旦教务处要抓给分大方的老师,以后B档的成绩不能超过30%。结果学生中爆出一片反对声,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希望成绩得到B以上。但也就是在吵吵嚷嚷中,大家开始讨论上大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大学生究竟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这件事引起了杨玉良教授的关注,在昨天的奖学金颁发现场,他提醒大学生,应该有更多同学把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当作自己的一种生活去进行,减少一点功利性的利益考虑,去好好体验一下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去好好地体会一下胡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昨天复旦共有9890名学生获得各类各级奖学金共计8854.16万元。虽然绩点不再成为奖学金申报的唯一理由,但奖学金申报评选在学生中的“人气”却更旺了。据悉,今年复旦申报奖学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1.8万多人,各类单项奖申报成为最热烈的一年,最终学校不得不在自立自强奖和学术科技创新等一些单项奖中增设了名额。
“奖学金不再是那些绩点接近满分的‘神级人物’的专利,这样的榜样更平易近人。”中文系学生李新的观点,代表了大家对奖学金改革的认同。外文学院大三学生余尔琪说:“奖学金虽然听上去是奖励学习的,但那些把本该花在‘刷题’拼考试成绩的时间用在学术上或者志愿服务等方面,而且还做出了成绩的同学,当然也应该得到奖励,毕竟大学不是中学,完全PK考分的。”而在中文系研究生赵雨樱看来,用奖学金奖励给付出多的学生,这很公平。“学业进步很大,必然要付出很多努力,这当然值得大家学习。”